重阳节的七大习俗包括: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人们会选择爬山、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祈求健康长寿。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是高山、高楼或高台。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人们会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自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求吉、驱虫去湿。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祭祖的形式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包括准备供品、烧香叩拜、祈求丰收和烧纸钱等步骤。
晒秋: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山区村落,人们会利用重阳节这一时机晾晒农作物,这种习俗被称为“晒秋”。晒秋不仅是一种农俗现象,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放纸鸢(风筝):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传承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