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早年经历与教育
1945年,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他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6岁,人称“娃娃博士”。
回国与科研贡献
1950年,邓稼先毅然决定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8年,他被秘密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氢弹研究
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荣誉与奖项
1980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他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晚年与逝世
由于受到核辐射,邓稼先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
邓稼先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奋斗,他的贡献不仅让中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