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成为画家们喜爱的题材。以下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著名诗与画:
古诗
《乙卯岁端午》(唐·文天祥)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齐天乐》(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绘画
《端午赛龙舟》(中国画)
这幅中国画描绘了端午赛龙舟的场景。画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河面上漂浮着几艘龙舟,每艘龙舟上的队员都在奋力划桨,竞争激烈。河岸两边是茂密的树林和起伏的山峦,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端午》(齐白石)
齐白石的《端午》画作于1943年,画中描绘了艾叶、菖蒲、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等端午节应景之物,寥寥几笔却将节日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午瑞图轴》(郎世宁)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这些诗与画不仅展示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还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们对这一节日的感悟和情感。无论是文天祥的忧国忧民,还是陆游的闲适自得,都体现了端午节在诗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而齐白石和郎世宁的画作则以生动的笔触,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