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的事例如下:
蔺相如与廉颇:
战国时期,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与廉颇斤斤计较,最终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范蠡:
春秋时期,范蠡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帮助他灭了吴国,使越国称霸中原。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主动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并在商业界取得了一番成就。
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与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期间,虽然两人初时“不相能”,但最终郭子仪不计前嫌,推荐李光弼成为节度使,两人冰释前嫌,共同破敌。
石达开: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为了顾全大局,挽救革命事业,不顾个人安危跑回来制止屠杀,并力争和洪秀全取得谅解,稳定大局,医治大屠杀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丁谓:
北宋时期,丁谓在修建玉清昭应宫时,采取科学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此外,他在处理边民叛乱、黄河泛滥等问题上,均表现出顾大体、明事理的特点。
这些事例均体现了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的品质,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决策。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