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谐音类:
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喻事类:
如“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喻物类:
如“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故事类:
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竹筒倒豆子——不留底。
电线杆子挂暖壶——水平(瓶)高。
戏台上拜天地——快活一时。
猪身上的肉——有肥有瘦。
打开闸门的水——滚滚向前。
撅着__ 看天——有眼无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黄连树下吹喇叭——苦中作乐。
孙猴子穿汗衫——半截不象人。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碰见如来佛——有法难使。
孙悟空听见金箍咒——头疼。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孙悟空翻跟头——十万八千里。
孙二娘开店——进不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
老虎戴数珠--假慈悲。
这些歇后语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幽默讽刺意味,比喻形象,讽刺尖锐,表现力很强。希望这些歇后语能够丰富你的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