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实际上存在两部,一部是南宋朱熹的,另一部是明末清初朱柏庐的。
朱熹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内容:朱熹的家训原本是晚年对其长孙朱鑑修身进德的深情嘱咐和殷切期望,内容丰富,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
名称:原名为《家训》,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朱文公家训》。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嫡孙。
内容: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原本用于教育自家子弟,后来由于流传极广,非常有名,甚至超过了朱熹的《朱子家训》。
名称:原名为《治家格言》,在清末民国初被改称《朱子家训》。
总结:
朱熹的《朱子家训》:原名《家训》,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朱文公家训》。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在清末民国初被改称《朱子家训》。
因此,当我们提到《朱子家训》时,需要明确区分是朱熹的《朱子家训》还是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尽管后者在流传过程中被广泛称为《朱子家训》,但它们实际上是两部不同的作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