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颂》是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1817年,是其较早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反专制暴政的檄文。以下是该诗的摘抄及赏析:
摘抄
开篇 "快走开,不要让我再看见,柔心弱骨的基西拉岛女皇!你在哪儿,自由的高傲歌手?你在哪儿,你让君王闻声丧胆,来吧,来撕下我的桂冠,砸碎我的娇柔的竖琴……"
对自由的呼唤
"我要对世界歌颂自由,抨击帝王专制的弊端;来向我揭示那个崇高的法国人的光辉历程——你曾经启发他,在光荣的灾难中勇敢歌颂自由。"
对暴君的警告
"变化无常的命运之神的宠儿,全世界的暴君,发抖吧!你们呢,倒下的奴隶,站起来!奋勇抗争,要仔细倾听我的声音啊!"
对法律的赞美
"只有在这种地方君王的心头才不会压着人民的苦难:在那强大法律同神圣自由结合一起,亲密无间,在那坚固的法律之盾保护着所有的公民,法律之剑掌握在可靠的公民手里,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居高临下,刚正公道,惩罚所有的罪恶,不会被贪婪收买,不会被威胁吓倒。"
对历史的反思
"唉,不管目光投向哪里,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镣铐,法律被践踏,无比可耻;自由受拘禁,唯有哭嚎。到处都是不义政权在蒙昧的密雾里独裁专制,奴役民众无比凶残,窒息光荣事业肆无忌惮。"
赏析
《自由颂》是一首充满战斗精神和激昂激情的诗歌。普希金在诗中通过对自由、法律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强烈反感和反抗。
情感的强烈表达:
普希金的诗歌语言激昂,情感强烈,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由与专制、法律与暴政、过去与未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愤慨。
历史的启示:
诗中提到的法国大革命和路易十六的悲惨命运,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政治的警示。普希金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自由的价值。
法律的权威:
普希金在诗中多次提到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保护公民、打击罪恶的有力武器。他呼吁统治者要尊重法律,而不是滥用权力。
人民的觉醒:
普希金在诗中提到,只有当人民觉醒,勇敢地站起来反抗暴政,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种觉醒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进步的推动。
总的来说,《自由颂》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由的诗歌,更是一首呼唤人民觉醒、反抗专制暴政的政治抒情诗。普希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由、法律和历史的深刻见解,激励了无数人为自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