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这首诗以清晨的古寺为背景,描绘了寺中幽静、清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清晨的阳光洒在山林间,给人一种清新、纯净之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进一步描绘了古寺后禅院的幽静环境,曲折的小径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隐藏在花木丛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描绘山光和潭影,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鸟儿的欢快飞翔和潭水的清澈,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动显静,通过钟磬的悠扬声音,映衬出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整首诗构思造意优美,语言朴素,格律变通,通过描绘古寺后禅院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中“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等句,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