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其二》 作者:
唐代李绅
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
魏晋陶渊明
内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过山农家》 作者:
唐代顾况
内容: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
宋·杨万里
内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一道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一条窄窄长长的小径伸向远方。小路旁边,有几棵高高低低的桃树、李树,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了,嫩绿的新叶刚刚抽出来,并不茂盛,还没有形成绿荫。突然,宁静的小径上传来一阵喧闹声:“快点!快点!”“在这儿!”“别让它跑了!”……一个孩子急急忙忙、跌跌撞撞地奔跑在小径上,想捉住一只黄色的蝴蝶呢!追着追着,眼看就要捉到了,可是蝴蝶突然飞进了一片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寻不着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作者:
宋·范成大
内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梅子黄了,杏子肥了,麦花雪白,菜花稀了。白天漫长,篱笆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舞。
《清平乐·村居》 作者:
宋·辛弃疾
内容: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茅草的屋檐很低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草。醉里传来吴地的口音,多么美好啊!白发的老人家是谁家的呢?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二儿子正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边的石头上剥莲蓬。
这些诗词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色和农民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