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管理日志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网络安全法》
该法是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性法规,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在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要求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数据安全法》
该法作为中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领域制定的法律,要求数据处理者定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合规审计,以确保其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
《个人信息保护法》
该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有责任定期进行合规审计,以确保其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82号令)
该规定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具备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用户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并规定上网记录应至少保存60天。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该指引要求商业银行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设置必要的日志,以满足各类内部和外部审计的需要。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该指引要求银行业制定相关策略和流程,管理所有生产系统的日志,以支持有效的审核、安全取证分析和预防欺诈。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信息系统网络日志留存工作指引》
该指引要求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等网络日志进行有效的收集、监控和分析,以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追溯分析能力。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
该指引要求对主机系统进行审计,妥善管理并及时分析处理审计记录,对重要用户行为、异常操作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进行重点审计。
《审计法》
该法规定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开展审计监督活动的最直接法律依据。
《审计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是对《审计法》的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该规定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该条例对违反财经法律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处分,规范了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数据要素有序开发利用。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与管理日志审计的法律框架,要求各类组织和个人在处理网络数据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