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熙 (1901年—1952年):主要成就:
在分析化学和稀有元素化学方面,尤其是含硒化合物的研究以及微量元素的测定颇有造诣。
代表性工作:对Se2Cl2的研究,证明Se2Cl2可在含70%水的体系中制备出来。
游效曾 (1934年—2016年):主要成就: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代表性工作:在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成键、性质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开拓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领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曹锡章 (1929年—2024年):主要成就:
吉林大学化学系和无机化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无机化学家和教育家。
代表性工作:参与编写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的第一部化学基础课程教材《无机化学》,主持修订的《无机化学》(第2版)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主持的“无机化学课程建设”项目荣获1989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计亮年 (1934年—2024年):主要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性工作:在无机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编写了多部重要教材,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徐晓白 (1927年—):主要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
代表性工作:在无机化学领域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奖励,成功研制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料,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徐光宪 (1920年—2008年):主要成就:
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代表性工作:在稀土化学和物理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些化学家在无机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